应对常规技术手段—找准真正的“发明点”

2021-04-13
admin
未知

在答复审查意见通知书的过程中,常会遇见审查员将多篇对比文件中的技术特征与本申请的区别技术特征一一对应的情况。虽然发明人明知在其之前没有人使用相同的技术,但当对应的技术特征一一对应,且起到的作用基本相同时,发明人常会觉得无从下手。

 

基于上述情况,笔者结合一个案例对这类审查意见的答复进行介绍。

 

 

背景介绍

传统的橄榄蜜饯都有盐渍工序,但自从明矾(十二水合硫酸铝钾)不再被允许使用于蜜饯加工后,橄榄在盐渍过程中其表层会析出一层灰白色物质(橄榄析出物),且会带入到橄榄蜜饯终产品中,严重影响橄榄蜜饯的表面色泽及橄榄蜜饯的品质,影响消费者对橄榄蜜饯营养成分的吸收,降低橄榄蜜饯的食用价值,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进而影响橄榄蜜饯的商业价值。

 


 

案例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201611216411.X)提供一种橄榄盐渍液,包括水、氯化钠、焦亚硫酸钠及柠檬酸。还提供一种防止橄榄析出物产生的方法,将去除表皮蜡质层的橄榄进行拷扁,于水中煮制,然后浸泡于上述的橄榄盐渍液中。本申请通过上述步骤能够减少能与多酚络合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能有效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避免多酚被氧化成褐色聚合物,能够防止多酚被氧化或影响可溶性蛋白质的蛋白质结构,从而防止褐色聚合物或多酚-蛋白质聚合物的生成,进而有效防止橄榄析出物的产生。

 

对比专利的技术方案

对比文件1(201110448817.1)公开了对新鲜橄榄进行脱皮处理,然后通过盐腌、煮制以及腌制的方法进行加工,盐腌过程中加入了食盐、焦亚硫酸钠和氯化钙,腌制过程中加入了柠檬酸。对比文件2(201610234167 .3)公开了对余甘果采用先煮制后进行盐渍液浸泡的步骤。对比文件3(201410031411.7)公开了在制作拷扁橄榄时,采取先后进行拷扁、脱盐、预煮、糖渍、糖煮、干燥、调味的步骤,即公开了本申请拷扁的步骤。

 

审查意见怎么说?

审查意见中所指出,对比文件1公开了去皮及漂水的步骤,必然实现了本申请减少易于与可溶性蛋白结合的多酚含量,抑制多酚-蛋白复合物的形成,进而抑制橄榄析出物的产生。

 

对比文件1还公开了将水烧开,放入橄榄煮制接近水沸时捞起,上述步骤必然实现了使橄榄中的可溶性蛋白变性,减少能与多酚络合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而抑制橄榄析出物形成。

 

对比文件1和本申请同样加入了食盐、焦亚硫酸钠和柠檬酸,虽然对比文件1和本申请加入的顺序不同,但是其效果均是食盐、焦亚硫酸钠和柠檬酸的本身特性,不会因加入顺序或方式的不同使得柠檬的化学特性改变。而对比文件3中拷扁和本申请中起到的都是有助于盐渍液渗入的效果。

 

 

乍看之下,本申请对应对比文件的技术特征起到的效果确实都是相近或者相同的。难道本申请就真的不具备创造性了吗?
 

 

如何答复——找准真正的“发明点”

1.根据区别技术特征重新认定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与对比文件1之间存在如下区别技术特征:

本申请和对比文件1都进行了煮制,但是本申请是在拷扁后进行煮制,而对比文件1是在盐腌后进行煮制;本申请的柠檬酸是添加在盐渍液中,和氯化钠以及焦亚硫酸钠为共同添加使用,而对比文件1中食盐和焦亚硫酸钠是添加在盐腌步骤中,柠檬酸是添加在腌制步骤中。

 

 

针对上述区别技术特征,指出审查意见中对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的认定错误,在看到本发明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没有意识到去除橄榄中的可溶性蛋白和多酚可以抑制橄榄析出物形成。因此,本申请相对对比文件1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并不是审查意见中指出的如何去除橄榄中的可溶性蛋白和多酚,而是要抑制橄榄析出物形成。

 

2.找准真正的“发明点”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明矾的禁用,在橄榄表面形成的析出物,一直被误以为是橄榄内果胶与橄榄内的钙所形成的果胶酸钙。在看到本申请之前本领域技术人员并不知晓这一认定是错误的,即,在看到本申请之前,不知晓实际多酚与可溶性蛋白质才是形成橄榄析出物的主要物质。在看到本申请之前上述错误认知并未消除。审查员的上述评述是在看到本申请之后,消除了上述误解的基础上进行的。